今天小编打开微信朋友圈,刷到了一条跟臭虫有关联的新闻。光看标题“逾6000辆特斯拉运抵澳洲下船,结果因臭虫被全部打包退回上海了”,就猜到了应该是被海外的海关给检查出问题并要求退回了。点击里面内容,发现退回的理由如下:臭虫有可能会对澳洲本身的植物、环境、农作物,人体健康等等造成重大威胁,因此澳洲政府下令拒收。
那么臭虫到底是什么虫?它果真有澳洲政府说的那样有重大威胁吗?不妨跟随小编去了解一下臭虫的庐山真面目吧。


臭虫属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显角类,臭虫科、臭虫属,是半翅目昆虫中具有医学重要性的一个群类。
根据报道全世界有臭虫74种,但绝大多数寄生于蝙蝠和鸟,仅两种与人类有关: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
鉴于新闻中并未给出臭虫的具体种类,为此是否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有待甄别。

其次,臭虫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完成1个世代约为35d左右,1年可繁殖2-3代,多达5-6代,视地区和气候而异。
卵期一般在6-10d,孵化出的若虫即能吸血,臭虫寿命在9个月到18个月之间,并且它有群栖性,为此新闻中描述:发现有多只臭虫跟着新车一起在船上,倒也符合臭虫的群栖性。
但从雌虫一生可产卵200-500粒或更多,以及每次产卵前需吸血1次,这跟当地的植物、农作物挂钩,好像有点虾攥着蛋了。

那么最终导致澳洲政府下令拒收的真正原因,小编觉得应该还是因为臭虫跟疾病的关联较大所导致的。
因为据各种报道,人们怀疑臭虫可传播的疾病多达40种,这些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 螺旋体、细菌、原虫和蝶虫,并且还怀疑臭虫叮咬会导致维生素和铁质缺乏、过敏和致癌。
在自然界曾在臭虫体内分离到的可致病的病原体有:
●可致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
●可致Q热的伯氏立克次体
●可致布鲁菌病的地中海布鲁杆菌
●可致南美锥虫病的克氏锥虫
●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03
臭虫对人类最明显的危害是吸血骚扰。多数人被臭虫叮咬后瘙痒难忍,有的还发生荨麻疹,红肿数日不退。另外,印度有报道臭虫的严重侵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臭虫作为常见居家虫害,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与繁殖能力,常潜伏在床垫缝隙、家具角落、衣物褶皱等区域,夜间频繁叮咬人体获取血液。其叮咬不仅会引发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干扰正常睡眠节奏,长期下来影响身心健康。
更需注意的是,臭虫移动能力强,可通过衣物、行李等载体在家庭、酒店、办公场所间扩散,若仅依赖喷洒普通杀虫剂等自行处理方式,往往只能杀灭成虫,难以清除隐藏的虫卵,导致虫害反复。因此,当发现臭虫踪迹时,及时寻求专业虫害消杀服务至关重要,能通过科学手段精准定位虫源,实现成虫与虫卵的同步清除,从根源阻断扩散。

采用物理的方法治理,比如开水浇烫,有臭虫的床架、床板缝隙处,以及对有臭虫的草席、衣服等用开水浸泡。
利用太阳光对一些不能用开水烫的物品进行暴晒数小时处置,比如棉被、毯子等。还有就是人工捕杀。
当然遇到虫害严重,环境复杂的区域,可寻求闽泰Minder进行综合虫害管理防制处置,专业虫害消杀能高效解决臭虫困扰,守护环境健康,避免虫害反复带来的持续影响。
好了,针对特斯拉被拒事件,不知各位觉得是何种原因呢?有关更多虫害类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哦。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本文旨在分享虫害控制管理及科普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