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一只褐家鼠平均每年要消耗粮食12.3kg,排粪25000粒,即平均每天要摄入33g食物,排出65~70粒粪便;一只小家鼠每年平均消耗粮食1.4kg,排粪17500粒,即平均每天要吃3g食物,排粪约50粒。
为此,老鼠粪便在虫控现场被PCO服务专员所看到的话,那势必是一种让旁人高看一眼的存在,因为他们能够从鼠粪便中辨别出滋扰鼠种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虫害防治,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或者外行而言,着实是一件神奇之事,所以它是验证PCO人员专业的标尺。
那么pco服务人员他们通常又是如何区分老鼠粪便的陈旧和新鲜的呢?
一、看颜色
新粪便:颜色通常较深,多为黑色、深褐色。利用手电照明辅助一照,便能使肉眼明显辨识到鼠粪便表面存在有光泽度,这是因为粪便中的有机物尚未完全氧化,血红素等成分未被分解所导致。
旧粪便:颜色会逐渐变浅,能呈现浅褐色、灰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后,粪便中的色素会因氧化、干燥而褪色。
二、看质地与形态
新粪便:质地柔软、湿润,有一定的黏性,用工具触碰时易变形或碎裂。形态多为长条形或纺锤形,边缘相对光滑,水分未流失表面相对有光泽。
旧粪便:质地干燥、坚硬,触碰时不易变形,用力挤压可能碎裂成粉末状。形态因干燥收缩而变细、变短,边缘变得粗糙,甚至出现裂纹或碎裂成小块。
三、看环境附着
新粪便:表面干净,无明显灰尘。
旧粪便:表面常附着灰尘、蛛网或碎屑,尤其是在角落、缝隙等位置。
四、依辅助判断
新粪便:多出现在老鼠近期活动的路径上(如食物源附近、巢穴周边、管道缝隙等),且可能与新鲜的咬痕、足迹或尿渍同时出现。
旧粪便:可能分布在长期未被干扰的角落(如旧仓库、墙缝深处),周围可能有积灰或蛛网,且无近期活动的痕迹。
老鼠粪便与虫害防治联系紧密,它是鼠类活动的直观证据。通过粪便分布、数量可判断鼠群活动范围与密度,为虫害防治提供精准依据——据此能合理设置捕鼠装置、调配药剂,提升防治效率。
友情提示
安全防护:老鼠粪便可能携带病菌(如汉坦病毒、沙门氏菌),处理时需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粉尘,处理后彻底洗手。
想要了解更多的虫害类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文案哦。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本文旨在分享虫害控制管理及科普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